
中国最新的自然保护区位于一块位于世界最具争议水域中心的礁石。
周三,中国政府批准在南海备受争议的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提案,此举前所未有,引发了与竞争对手菲律宾之间新一轮的口水战。
据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该保护区将覆盖黄岩岛(中国对斯卡伯勒浅滩的称呼)3,500多公顷区域,主要保护对象是其珊瑚礁生态系统。
此举引起菲律宾强烈抗议,被视为中国进一步巩固其在南海主权主张的重要一步。南海是战略性和资源丰富的水道,全球超过60%的海上贸易经过此处。
尽管2016年的国际仲裁裁决否定了中国的主张,中国仍声称几乎整个南海,包括距其大陆数百英里的岛礁。
菲律宾外交部周四发表声明称,将就此正式提出外交抗议,指责中国的行动“非法且不合法”,侵犯了马尼拉的权利和利益。声明称,菲律宾对该岛礁(菲律宾称其为巴约·德·马辛洛克)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并将其描述为菲律宾“长期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外交部反击称,坚决拒绝菲律宾“毫无根据的指责和所谓抗议”,并敦促对方停止“挑衅和炒作”。
黄岩岛距菲律宾约200公里(124英里),位于其专属经济区内,长期以来一直是中菲关系的热点。该三角形的礁石和岩石群因其战略位置、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可在风暴中作为船只避风港而备受青睐。
2012年,中国在与菲律宾海军长时间对峙后夺取了这座无人环礁(距中国最南端海南省约870公里),并自此在周边海域保持几乎持续的海警存在。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巡逻,经常阻止菲律宾渔民进入其传统渔场。
紧张局势在今年8月达到高潮,一艘中国海军驱逐舰在追逐菲律宾巡逻船时与中国海警船猛烈相撞,导致舰艏严重受损。这一事件凸显了双方日益频繁且激烈的冲突的危险性。
菲律宾是美国的共同防御盟友,这意味着中菲之间的严重冲突可能迅速升级,并将美国军方卷入其中。
中国国务院在声明中称,建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并呼吁加强对保护区内“非法活动”的执法。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专家称这一举措是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一步,并可能为南海其他海上地物设立保护区树立先例。
中国政府发布的地图显示,环礁东北沿岸全部被划为保护区,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区”和两个“实验区”。
根据中国法律,核心区禁止一切进入,实验区则允许科研、教育及旅游活动。核心区禁止建设,实验区可进行有限建设。外国人进入任何保护区必须获得中国当局批准。
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丁铎对《环球时报》表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决定是对外界指责中国破坏南海海洋环境的“有力回击”。
然而,中国宣称要保护南海脆弱生态系统的说法,可能引发邻国和环保人士的质疑,因为北京多年来在争议海域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岛,已造成严重环境破坏。
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埃多尔多·阿尼奥表示,中国此举“与其说是为了保护环境,不如说是为了合理化对这一海上地物的控制”。
他说:“讽刺的是,自2016年以来,大量证据显示中国渔民大规模捕捞濒危物种并破坏珊瑚礁。如今声称要保护他们自己破坏的生态系统,这既自相矛盾又具有误导性。”
相关报道: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曾公布视频,显示南海罗祖尔礁和埃斯科达浅滩海底的海洋环境与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202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通过挖泥和填海埋掉了约4,648英亩的珊瑚礁以建设人工岛。此外,中国采捕巨蚌的活动破坏了估计16,353英亩的珊瑚礁。
报告称,中国的大部分建设集中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尚未在黄岩岛进行建设。
菲律宾也指责中国“海上民兵”在南海破坏珊瑚礁。但中国否认指控,反称是菲律宾破坏了该水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