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邮报, SEP 24, 2025 中国首次设定绝对减排目标,计划到2035年减少7-10%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绝对减排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表示,中国将在2035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至10%,并“力争做到更好”。这是中国继承诺在本世纪内实现碳中和后,首次明确提出绝对削减幅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行动对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2023年,中国排放量接近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若能减少10%,相当于英国全年排放量的近四倍。 然而,环保组织认为该目标力度不足,难以确保《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国际分析人士指出,要真正达标,中国可能需要在2035年前至少削减30%以上的排放。 尽管如此,观察人士也强调,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有超额完成目标的记录。例如,到2024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已提前六年达到2030年的既定目标。 这一最新承诺被视为中国走向减碳的重要一步,但能否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转折点”,仍有待观察。
外交
中国最新的自然保护区位于一块位于世界最具争议水域中心的礁石。 周三,中国政府批准在南海备受争议的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提案,此举前所未有,引发了与竞争对手菲律宾之间新一轮的口水战。 据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该保护区将覆盖黄岩岛(中国对斯卡伯勒浅滩的称呼)3,500多公顷区域,主要保护对象是其珊瑚礁生态系统。 此举引起菲律宾强烈抗议,被视为中国进一步巩固其在南海主权主张的重要一步。南海是战略性和资源丰富的水道,全球超过60%的海上贸易经过此处。 尽管2016年的国际仲裁裁决否定了中国的主张,中国仍声称几乎整个南海,包括距其大陆数百英里的岛礁。 菲律宾外交部周四发表声明称,将就此正式提出外交抗议,指责中国的行动“非法且不合法”,侵犯了马尼拉的权利和利益。声明称,菲律宾对该岛礁(菲律宾称其为巴约·德·马辛洛克)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并将其描述为菲律宾“长期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外交部反击称,坚决拒绝菲律宾“毫无根据的指责和所谓抗议”,并敦促对方停止“挑衅和炒作”。 黄岩岛距菲律宾约200公里(124英里),位于其专属经济区内,长期以来一直是中菲关系的热点。该三角形的礁石和岩石群因其战略位置、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可在风暴中作为船只避风港而备受青睐。 2012年,中国在与菲律宾海军长时间对峙后夺取了这座无人环礁(距中国最南端海南省约870公里),并自此在周边海域保持几乎持续的海警存在。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巡逻,经常阻止菲律宾渔民进入其传统渔场。 紧张局势在今年8月达到高潮,一艘中国海军驱逐舰在追逐菲律宾巡逻船时与中国海警船猛烈相撞,导致舰艏严重受损。这一事件凸显了双方日益频繁且激烈的冲突的危险性。 菲律宾是美国的共同防御盟友,这意味着中菲之间的严重冲突可能迅速升级,并将美国军方卷入其中。 中国国务院在声明中称,建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并呼吁加强对保护区内“非法活动”的执法。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专家称这一举措是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一步,并可能为南海其他海上地物设立保护区树立先例。 中国政府发布的地图显示,环礁东北沿岸全部被划为保护区,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区”和两个“实验区”。...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1日 据美国财经媒体报道,墨西哥计划将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从现行的20%提高至50%。对此,中国商务部在周四晚间发表声明,警告墨方需“极度谨慎,三思而后行”,并表示如有必要将采取反制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指出,中墨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中国“不愿看到双方的合作受到影响”。 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日前透露,提高关税的计划仍需国会批准,并将在生效30天后实施。此举是墨西哥联邦预算提案的一部分,涉及约52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在墨西哥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其他亚洲品牌,而非西方车企。即便关税上调,中国车企凭借价格与供应链优势,仍具市场竞争力。
9月5日,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下架了一段中国央视提供的天安门阅兵直播片段。此前,央视已撤销合作伙伴的使用许可,并在致函路透社时称,“对此类材料的编辑处理,明显歪曲了授权内容中的事实和陈述。” 路透社则回应称,他们已仔细审查发布的片段,“没有发现任何理由相信路透社长期以来对准确、公正新闻报道的承诺受到了损害。” 涉事画面源于9月3日的直播。当天,习近平与普京、金正恩并肩走上天安门城楼准备观礼,闲聊声意外被央视收录。通过翻译,习近平提到“过去超过70岁的人很少见,如今人们说70岁还只是个孩子。”普京则谈到生物技术与器官移植可能延长寿命,“甚至可以长生不老。”习近平补充说,有预测称“本世纪人类可能活到150岁。” 当晚,普京在记者会上确认了这段对话,并表示,现代医疗手段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寿命将显著延长。